提醒您:检测到您在用IE老版本浏览器或360兼容模式访问,为帮助您获得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chrome,搜狗,IE11等浏览器或更换至360极速模式
新闻动态
研究院2022级硕士一班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致敬巾帼英雄”主题观影活动
作者:李淑函        发布时间:2023-12-05        点击数:

传承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技术。11月26日,bet365 가상 축구2022级硕士一班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致敬巾帼英雄”主题观影活动。本次观影活动是前沿院“凝心聚魂谋复兴,逐梦青春向未来”学生立项实践系列活动之一,旨在通过观看电影《吾爱敦煌》,让同学们学习以樊锦诗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们的崇高精神,切实做到科研报国,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

影片运用纪实与叙事穿插的手法展现了历代科研人员如何在敦煌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尤其是扎根敦煌五十余载的樊锦诗,她与敦煌研究院的同事们一起,与西北的漫天风沙搏斗,抢救和保护莫高窟内的每一件文物。住土屋,睡土炕,用土桌,坐土凳,喝咸水,吃粗粮……本就体弱的樊锦诗咬牙坚持着,最苦的还是至亲分离。从敦煌到武汉,两地相距2500公里,夫妻天各一方,孩子寄养在农村。19年后,樊锦诗的丈夫来到莫高窟,他们才得以团聚。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2019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上的颁奖词,是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的生动写照。从繁华旖旎的都市走向黄沙漫天的大漠,深居敦煌50多年,樊锦诗只做了一件事——用爱和生命守护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学术和技术内容,一代代科研工作者在莫高窟安身立命,凭借的是文化的力量,是精神信仰的力量,是使命感和责任感。70余年,在敦煌的几代科研工作者,筚路蓝缕,历经艰辛,努力传承民族的文脉,他们的人生经历让我们看到优秀的科研工作者是如何保有自己应该有的样子和颜色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新的起点上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通过本次观影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身为新时代青年科研人员,要立身科研报国,担起使命责任,在自己的科研领域努力奋斗,让红色基因绽放新的时代光芒。